2017 回顧

Gary Chu
5 min readJan 7, 2018

--

2017 年在心境上有一些重要的轉折,以及做了一些改變想辦法讓自己更專注、更有效率

效益最大的嘗試

在 2017 年效益最大的是研究如何讓自己每天都能夠穩定而持續的進入專注的狀態。

大家都知道 時間 > 金錢,但是還有比時間更重要的,那就是「專注」

在 Deep Work 這本書提到了一個我很喜歡的想法:

要願意下重本來讓自己進入心流狀態

很多學者或者作家,都會試圖尋找讓自己能夠隔絕外界一切干擾的環境下進行重要的任務。比如說在一個沒有網路的郊區小屋閉關一段時間,或者像 J.K. Rowling 一樣,她發現她在寫哈利波特最後一集時,家裡的小孩會讓她無法專心使她的小說進度嚴重 delay,所以決定花大錢長期租下一間高級飯店的房間,讓她能在飯店裡專注執行寫作的任務。

除了隔絕打擾的環境給她帶來很大的幫助以外,因為下了重本,所以更使她更能夠提醒自己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費,也因此她順利的完成了她的小說。

人們在一整天的工作時間中,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處於隨時會被打擾的狀態,這種情況的產出效率非常的差

但如果能夠排除干擾讓自己進入了「心流」(flow) 狀態時,不到2個小時的時間是可以產出遠大於一整天 8~10 小時的工作。

又這樣的專注力是有極限的,當你的腦力被其他各種小事所牽絆住時,都是在消耗你的腦力,讓你很難進入心流狀態

所以我在去年下半年做了許多改變來試著讓自己更專注 & 加速自己的效率。這部分可以分成內在心態上的調整,以及外在事物的改善

關於內在心態上的調整,拖延心理學這本書給我很大幫助,如果你有受拖延症困擾,推薦可以買來看看

外在事物的改善,我整理在這篇:我的提升專注力方法

去年除了在專注力這方面大有改進外,還有一個心態上的大轉變。那就是比較確定工作、人生上的方向

從前年跳槽到成長快速的直播公司一小段時間,到去年初原本想離職和朋友合作做一個創業題目,但最終我都還是選擇了回到了原公司

主要的原因是在於經過了這兩年,我發現工作上我最重視的是能夠和聰明又努力的高手一起工作,以及工作內容是我真的有興趣的

直播公司開發團隊很有活力高手也多這點讓我很捨不得,但是老闆我不認同,而且在經過了與他一整夜的深聊,我更加確定我不會想幫他做事,所以我選擇一天都不浪費,快速的跑完離職手續後就離開。

而和朋友創業的題目我其實興趣不大,做的過程很痛苦,我沒辦法全心投入,就算有做起來我也不會很開心,所以最終決定中止這個計劃。對於沒有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導致本該一開始就否決的合作,緩慢進行了很多個月,不但對不起合作的夥伴,也是浪費一堆時間。花了這麼久的時間才學會這件事,真的很傷。但總之也慶幸我學會了

經過這兩個經驗,加上後來看到巴菲特和他的私人飛機駕駛員的故事,更是讓我徹底覺悟我不應該分心在其他「看似有誘惑力的東西」上

巴菲特的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Mike Flint 是巴菲特私人飛機的駕駛員,在一次和巴菲特探討職業生涯規劃時,巴菲特讓 Mike Flint 寫下 25 個目標,Mike 照做了。

之後巴菲特又讓他挑選出其中最重要的 5 件事,這樣 Mike 就有了兩份清單。

一份是生涯當中最重要的 5 件事,另一份是比較重要的 20 件事。

巴菲特說:「你現在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Mike 說:「我知道了,我應該先完成這 5 個目標,其他 20 個目標在空閒的時候慢慢完成。」

巴菲特說:「錯了,另外 20 件事不是讓你慢慢完成的,而是讓你儘量避免去做的。你應該像躲避瘟疫一樣去躲避它們,不去花任何的時間和注意力在它們上面。」

既然現在的工作團隊就是我認同的人,做的事情也是我想要的,雖然目前成長速度不快,但能和聰明又努力的人一起工作,又有極大的自主空間,那我還想那麼多其他有的沒的幹嘛?

當然最感謝的是同事還是願意在我跳出去兩次後還是願意收留我。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快速成長並回饋到團隊中了

還有一些是學習相關的

以前經常看很多資訊,但是沒有意識到自己處在無效的學習狀態。也就是沒有系統的看了一堆資訊,但是最後全部忘光光

另外發現每天睡前用 ORID 的模式自省在這件事情上很有效,如果自己處於這種狀態時,當天就能立刻察覺,提醒自己明天不要重蹈覆轍

總之現在時時提醒自己這件事情,把資訊/知識的取得改成主動,而非花太多時間從 FB / Twitter / PTT 被動接收資訊

並且克制自己想學各種知識的衝動,讓自己在特定一段時間都是專注在一個主題上,然後找機會辦法輸出(找人聊、寫 blog、…)

然後看高手在做些什麼、有什麼習慣,覺得有道理的就不要想太多,跟着試試看就對了,試試看不會有什麼壞處

去年做了一些改善,但是也有一些覺得做不好的地方:

沒有多與高手交流

這點威宇做得非常好,必須看齊

沒有接觸更多領域的技術

之前太專注在 web 後端的開發,但其實我已經非常熟悉在 Rails 這一塊的後端開發,再去關注其他web後端(node, golang, …)效益很低,在沒有明確 Rails 無法解決的問題發生前,應該多研究其他領域的知識,像是數據分析、量化投資分析、等等。最近終於開始做這塊研究,不但覺得有新的視野和想法,也學到能大幅改善既有資料處理架構的知識。

感謝韓承佑激發我一些開發上的想法。對台股回測有興趣的人推薦可以逛逛他的blog

肩傷

去年下半年在練球時受傷,原本是小傷,休兩週就會好,但是傷沒好卻又持續打了好一陣子,最終的結果就是我現在得徹底停掉打球,而且已經超過三個月了還是沒辦法完全恢復…

這讓我的重訓和練球計劃完全無法進行,真的是得不償失…

投資

去年還是一直靠明牌。身邊的人太強的缺點嗎 XD?

很多事情做得不夠好,當然影響最大的就是身邊的人。很感謝老婆總是很貼心很體諒我,也總是鼓勵我。辛苦你了,謝謝你

--

--